龚刚:新性灵主义诗学纲要
2018-10-09   

【摘要】  龚刚,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硕士、博士,先后于纽约大学(NYU)国际高级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哲学系从事现代学术史及文艺伦理学范畴的合作研究、博士后研究。现为澳门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扬州大学讲座教授。 . . .

诗歌创作论:审美启蒙与重写《小河》

  古典诗歌重视音韵之美。中国传统诗歌尤其是近体诗十分讲究格律,在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有许多规则。西方古典诗歌同样有格式上的限制,例如早期被音译为“商籁体”,后被意译为“十四行诗”的Sonnet,主要格式有彼特拉克体(Petrarchan sonnet)和莎士比亚体(Shakespearean sonnet),每一行都有特定的韵律,且行与行之间也有固定的押韵格式。较为重要的诗体还有英雄双韵体(Heroic Couplet),由抑扬格五音步的诗行构成,韵脚落在诗行末尾的重读音节上。

  在新诗的创作中,以闻一多、徐志摩、朱湘等为代表的新月派同样提倡格律诗。闻一多提出“诗歌三美”的理论,即新诗应包含 “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音乐美”即音韵之美,强调诗歌应有音尺、平仄和韵脚;“绘画美”强调意境,诗歌能够通过文字表现出画面;“建筑美”强调“节的匀称,句的均齐” 。(闻一多《诗的格律》)现在看来,“音乐美”和“绘画美”仍有其可取之处。以徐志摩《再别康桥》为例,全诗共七节,每行两顿或三顿,严守二、四押韵,而且几乎每节都以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营造出一个画面,给人以视觉上美的感印。但过分追求“建筑美”往往会拘泥于格式上的整齐而影响诗歌的内容,是不值得提倡的,如某些“宝塔诗”的写作。

  戏剧、诗歌与散文作为三种不同的文类,三者间既互相区别又可互相借鉴。其中,戏剧善于描写动作和对话,与散文、诗歌的不同较为明显。而关于诗歌与散文的不同,新批评派的代表性人物布鲁克斯提出了诗歌的隐喻特征。诗歌是跳跃性的思维,具有隐喻性;散文是线性的思维。

  依据新批评的观点,可以进一步区分诗语与日常语言:日常语言是在线性思维下的具有常规时空意识的语言,而诗语则是在跳跃性思维下的具有暗示性的语言,讲究留白、用晦,“诗可以隐”。

  俄国形式主义在诗歌与散文的区分上贡献很大,主要包括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理论”和雅各布布森提出的“相似性原则”与“毗连性原则”。关于“陌生化”(或译“奇异化”)这一概念,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等文章中认为,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陌生化”是与“自动化”相对立的。自动化语言是那种久用成习惯或习惯成自然的缺乏原创性和新鲜感的语言,这在日常语言中是司空见惯的。而“陌生化”就是力求运用新鲜的语言或奇异的语言,去破除这种自动化语言的壁垒,给读者带来新奇的阅读体验。雅各布布森认为人们对语言符号的选择具有相似性和隐喻特征;在对语言符号的组合过程中具有毗连性和换喻特征。由于人们对语言符号的选择具有共时性的向度,而组合具有历时性的向度,因此隐喻和换喻对理解诗语言中的作者对语言符号的共时选择和历时组合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他进一步指出,诗歌中隐喻多于换喻,散文中换喻多于隐喻。诗歌中占支配地位的是相似性原则,无论在格律,还是在音律、音韵等方面;而散文中占支配地位的是毗连性原则,换喻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正因为自动化语言既深刻影响了我们的言说,也深刻影响了我们的思维,所以我们需要审美的启蒙,也就是要对已经习惯的一切认知方式和表达方式进行反思,并能有意识地区分日常语言和诗性语言。

  诗人眼中的世界与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世界并不相同,诗人对于景物的感受也异于常人。例如,济慈的《夜莺颂》,雪莱的《致云雀》,戴望舒的《雨巷》等,描写的都不是稀奇的景物,但这些景物在他们的诗笔之下变得奇丽动人,意蕴悠长。如果我们想理解诗人的创作状态,可以尝试换一个观察角度和换一种感受方式来思考、体验身边的事物。通过重写周作人的新诗《小河》,就能够彰显诗歌语言与日常语言,以及诗歌与其他文类的差异。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周作人的散文有相当高的造诣。除了散文,周作人也曾尝试写作多首新诗,其新诗《小河》前三句为:

  一条小河,稳稳地向前流动。

  经过的地方,两面全是乌黑的土;

  生满了红的花,碧绿的叶,黄的果实。

  很显然,作者仍用线性的思维进行写作,逻辑性的语言和常规的时空意识都使得这首诗像极了散文。如果将诗语与日常语言加以区别,即可将这三句诗重写为:

  一条小河缓缓向前

  流淌着花的气息

  听见了果实的成熟
 

作者:龚刚(论剑-Judging Sword)

相关热词搜索:新性灵主义 七剑诗选 龚刚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龚刚:新性灵主义“新”在何处?

---“新性灵诗学三部曲”之第三部。
---音乐诗意形之“性灵”美感。
---追问、解读人类生存与大地秘密。
---融理性于诗歌感性之中,置理想于诗歌性灵之中。
---《我听到了时间的雨声》获取渠道:
>>>出版社微店
>>>当当网

---各随己性、以瞬间感悟照亮生命,彰显个性之灵,直击诗的灵魂。
---万俊人:花柔问断霜灵论,一部广陵散。
---陈晓明:以诗为剑,刺透了空洞而平庸的日常表象,直抵生活的最深处。
---黎湘萍:以诗的天籁唤醒喑哑麻痹的感性。清气奇绝,启人天眼。
---曹宇翔:天地辽阔,都市喧嚣退去,顿觉这卷诗章之上升起一轮性灵之月。
---《新性灵主义诗选》是七剑诗社的第二部诗歌合集。
---《新性灵主义诗选》获取渠道:
>>>当当网
>>>京东

---《七剑诗选》是网络化、全球化的新型诗集,是当代社会的全景画卷!
---七位诗人合称七剑,因诗结缘,推崇《七剑下天山》一般明快的书写。
---谢冕、芒克题名,清华人文学院院长及北大中文系主任推荐,杨克撰序!
---《七剑诗选》获取渠道:
>>>当当网
>>>暨大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