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剑同题诗之《初冬》(附诗评)
2018-11-30   

【摘要】  七剑,是一个整体,有共同的剑谱,也有各自的剑招。七剑之一的论剑在其首创的“新性灵主义理论”的论文里提出,本理论崇尚顿悟和哲性,即“闪电没有抓住你的手,就不要写诗。”此乃性灵的精髓,七剑的创作便是这一理论的切实贯穿和反映。本次“初冬”同题诗创作,即是同中见异,异中有同,诗写之异归结为诗意之同。下面是各剑的作品,后附简要点评。 . . .


 

5、初冬的日子
文/柔剑(张小平)


  我从河畔的柳树,看到初冬
  叶子已然明黄,妩媚的腰肢
  正与康河的柔波,窃窃私语

  我从教堂的钟声,看到初冬
  阳光,照着尖尖的塔楼
  悠闲的海鸥,正在踱步

  我从街角的蒲苇,看到初冬
  银狐似柔美的手臂
  正伸向深邃的苍穹

  我从纷飞的黄叶,看到初冬
  紧致的叶脉,有风的早晨
  坚定执着地奔向大地

  时间的步履,轻盈地走过
  尘世里所有的苍凉与唯美
  初冬的日子,我只想知道

  遥远的东方,康河的彼岸
  母亲的墓前,秋叶纷飞里
  是否有一朵盛开的大丽菊

  我从市政厅门前的暮色走过
  初冬的落日里,一群群大雁
  正飞过头顶


  2018.11.14


评柔剑的《初冬的日子》
文/霜剑(朱坤领)


  《七剑诗选.•后记》这样概括柔剑的诗性:“语言婉转,富有音乐美;思路细腻,却经常天马行空,想象力丰富,佛道之理充沛,情感缠绵,诗意灵动。”这些特点在本诗里有突出的体现。
  首节里,“叶子已然明黄,妩媚的腰肢/正与康河的柔波,窃窃私语”,这是一幅柔美、温馨、浪漫的画面,视觉与听觉相互交融,隐约可见徐志摩式的多情和性灵。此刻,诗人恰好正在徐志摩写下《再别康桥》的剑桥大学访学。
  第二节里,“教堂的钟声”是信仰和心灵的隐喻;“尖尖的塔楼”,颇具神秘感和异域风情。本节的画面充满了娴静的动感:阳光的从容,海鸥的悠闲,衬托了初冬的心情——确切地说,是诗人的心情。
  第三节先是把蒲苇比喻成银狐,接着又把银狐比喻成柔美的手臂,并且“正伸向深邃的苍穹”。这是比喻里的比喻,洋溢着昂扬向上的诗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语言功底。
  第四节里,“紧致的叶脉”暗示旺盛的生命力。如果说第三节指向天空(父亲的喻体),那么本节的黄叶则“奔向大地”,回归母亲的怀抱。一上一下两个方向,将诗意充溢于天地之间。
  第五、第六节里,“时间的步履,轻盈地走过/尘世里所有的苍凉与唯美,”拟人手法凸显了诗语的唯美、灵动。诗人的思绪跨越了广袤的时空,从遥远的英国剑桥回到东方母亲的墓前。意想中“一朵盛开的大丽菊”,为母亲“秋叶纷飞”的苍凉初冬增添了一抹美丽。
  第七节,“市政厅门前的暮色”,既有初冬的悠然,也有淡淡的忧伤。“一群群大雁/正飞过头顶。”这里,为了实现诗意的圆满,诗人的思路天马行空,把大雁迁徙的季节从秋天转移到了初冬。紧呈上一节的疑问:它们是否把作者的思乡之情,捎到了母亲的坟前?
  诗人是深受道家和佛学影响的修行者,她的思路跳跃性大,无迹可寻;诗意飘逸,绵延不绝。本诗语言细腻、灵动,颇具内在的节奏和音乐感,实属一篇佳作。


相关热词搜索:新性灵主义 七剑诗选 七剑

上一篇:花剑:在继承和超越中达到精神的自由
下一篇:花剑:你就是灵魂深处的那片云

---“新性灵诗学三部曲”之第三部。
---音乐诗意形之“性灵”美感。
---追问、解读人类生存与大地秘密。
---融理性于诗歌感性之中,置理想于诗歌性灵之中。
---《我听到了时间的雨声》获取渠道:
>>>出版社微店
>>>当当网

---各随己性、以瞬间感悟照亮生命,彰显个性之灵,直击诗的灵魂。
---万俊人:花柔问断霜灵论,一部广陵散。
---陈晓明:以诗为剑,刺透了空洞而平庸的日常表象,直抵生活的最深处。
---黎湘萍:以诗的天籁唤醒喑哑麻痹的感性。清气奇绝,启人天眼。
---曹宇翔:天地辽阔,都市喧嚣退去,顿觉这卷诗章之上升起一轮性灵之月。
---《新性灵主义诗选》是七剑诗社的第二部诗歌合集。
---《新性灵主义诗选》获取渠道:
>>>当当网
>>>京东

---《七剑诗选》是网络化、全球化的新型诗集,是当代社会的全景画卷!
---七位诗人合称七剑,因诗结缘,推崇《七剑下天山》一般明快的书写。
---谢冕、芒克题名,清华人文学院院长及北大中文系主任推荐,杨克撰序!
---《七剑诗选》获取渠道:
>>>当当网
>>>暨大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