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剑同题诗之《初冬》(附诗评)
2018-11-30   

【摘要】  七剑,是一个整体,有共同的剑谱,也有各自的剑招。七剑之一的论剑在其首创的“新性灵主义理论”的论文里提出,本理论崇尚顿悟和哲性,即“闪电没有抓住你的手,就不要写诗。”此乃性灵的精髓,七剑的创作便是这一理论的切实贯穿和反映。本次“初冬”同题诗创作,即是同中见异,异中有同,诗写之异归结为诗意之同。下面是各剑的作品,后附简要点评。 . . .


 

4、无题帖系列之十九 初冬帖
文/断剑(罗国胜)


  初冬时节来到我们中间

  寒冷尚未让河流结冰
  鱼群仍然可以在
  抵达的星光里游动

  候鸟已经高飞 田野空旷
  泥土里越冬的小麦
  仍然沉睡

  置身于月光与浓霜之中
  那些尚未远走高飞的岁月

  月光沉重

  月光 浓霜 混合在一起
  它们在彼此之间相互照耀中
  迷失 分不清彼此

  多么像是人性 光辉与幽暗

  月光与霜构成这初冬时节
  真实的世界:半梦半醒之间

  母亲已经离我远去了
  她不会再次出现在月光与浓霜之中

  月光和霜不会
  它们仍然会包裹着
  填充我们离去后的田野
  那么执着 那么坚决


评断剑的《无题帖系列之十九  初冬帖》
文/霜剑(朱坤领)


  《七剑诗选.•后记》这样概括断剑的诗性:“笔触细腻,语言简洁,略带古风;诗风多变,诗意唯美而悠长,往往隐含思辨、冷抒情与淡淡的忧伤。”
  他的《初冬帖》,以舒缓的语气开篇:“初冬时节来到我们中间。”“我们”的所指,暂时是悬念。
  第二节营造了梦幻般的唯美情景:在尚未结冰的河里,“鱼群仍然可以在/抵达的星光里游动。”第三节是初冬景物的写实。
  这两节是为第四节做铺垫:“置身于月光与浓霜之中/那些尚未远走高飞的岁月。”月光与浓霜是自然界的象征,也是“远走高飞的岁月”的喻体。
  诗人经常使用“月光”的意象,营造出清冷、苍白、凄美的意境。长江流域的初冬,“寒冷尚未让河流结冰”,浓霜则是节令的主角,像月光一样苍白、清冷。
  第五节只有一行:“月光沉重。”奇崛的诗语,暗示了诗人心情的沉重。
  第六节里,霜与月光相混合,“它们在彼此之间相互照耀中/迷失 分不清彼此。”这里,既有二者心灵的沟通(“相互照耀”),又有无以言状的惆怅(“分不清彼此”)。
  第七节:“多么像是人性 光辉与幽暗。”诗人从月光和霜,联想到人性的相似性。第八节:“月光与霜构成这初冬时节/真实的世界:半梦半醒之间。”诗人的思绪,从月光与霜跳跃到“半梦半醒之间”的真实世界。在这两节里,诗人通过自然物象,表达了对世事和人生长长的感慨。
  第九节里,诗人终于提到了“我们”的具体所指:“母亲已经离我远去了/她不会再次出现在月光与浓霜之中。”人生无常,聚少散多——至亲的辞世尤其令人诗人伤悲。
  在末节,月光和霜却是另一番情形:“它们仍然会包裹着/填充我们离去后的田野/那么执着 那么坚决。”世事无常,但自然界是恒常的。这里,诗人借由自然界的恒常,暗示了自己对母亲执着、坚决的爱和怀念。同时,母亲已然逝去,诗人因世事无常的忧伤从字里行间不自觉地流露出来。
  诗人情感沧桑,思维细腻,笔触秀美。在本诗里,他从初冬的月光和浓霜中提炼出凄美的诗意,宛如他喜爱的大提琴曲,哀伤而悠长。


相关热词搜索:新性灵主义 七剑诗选 七剑

上一篇:花剑:在继承和超越中达到精神的自由
下一篇:花剑:你就是灵魂深处的那片云

---“新性灵诗学三部曲”之第三部。
---音乐诗意形之“性灵”美感。
---追问、解读人类生存与大地秘密。
---融理性于诗歌感性之中,置理想于诗歌性灵之中。
---《我听到了时间的雨声》获取渠道:
>>>出版社微店
>>>当当网

---各随己性、以瞬间感悟照亮生命,彰显个性之灵,直击诗的灵魂。
---万俊人:花柔问断霜灵论,一部广陵散。
---陈晓明:以诗为剑,刺透了空洞而平庸的日常表象,直抵生活的最深处。
---黎湘萍:以诗的天籁唤醒喑哑麻痹的感性。清气奇绝,启人天眼。
---曹宇翔:天地辽阔,都市喧嚣退去,顿觉这卷诗章之上升起一轮性灵之月。
---《新性灵主义诗选》是七剑诗社的第二部诗歌合集。
---《新性灵主义诗选》获取渠道:
>>>当当网
>>>京东

---《七剑诗选》是网络化、全球化的新型诗集,是当代社会的全景画卷!
---七位诗人合称七剑,因诗结缘,推崇《七剑下天山》一般明快的书写。
---谢冕、芒克题名,清华人文学院院长及北大中文系主任推荐,杨克撰序!
---《七剑诗选》获取渠道:
>>>当当网
>>>暨大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