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池》汉译谈到翻译伦理
2020-06-16   

【摘要】  讨论松尾芭蕉《古池》的翻译 . . .

  注:本次讨论以松尾芭蕉的知名作品《古池》(古池や 蛙飛び込む 水の音)的翻译为切入点。
 
宋军@霜剑(朱坤领) 应该把汉俳《古池》发出来,让大家欣赏。
 
霜剑:《古池》松尾芭蕉
蛙跃古池内,
静潴传清响。
 
宋军:百度是这个:《古池》
青苔蔓石阶
水月相辉万籁寂
忽响一跳蛙
 
霜剑@宋军(潜水·写诗) 《古池》据说有至少一百多种译文。
百度上的这个译文有点拖泥带水。月亮属于多余。青苔也是多余的。
 
论剑:一只青蛙跳到古池的扑通一声响就让芭蕉红了。
 
霜剑@论剑(龚刚) 日语的俳句原文有禅意,很难把日语原文枯寂平和的意境翻译出来。
 
论剑:就几个词,应该不难译吧。就古池、青蛙、水声三个义素的组合吧
 
霜剑@论剑(龚刚) 日语文化的精细和瞬间审美,还真的不太容易翻译。翻译成汉语还马马虎虎,翻译成西语就更难了。
还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日本民族的枯寂文化,我们不容易把握。
 
花剑@论剑(龚刚) @霜剑(朱坤领) 点赞。 
 
论剑:七绝七律中的一句妙句可顶一首俳句,如蓝田日暖玉生烟
 
桃园居士:我觉得这三个义素共同要表达一个意境:静!
 
论剑:禅是中国化的佛教,枯寂、空寂、空灵、清静,中国诗里大把啊,不要神化芭蕉。
 
桃园居士:蛙声也是要以动喻静。
 
霜剑@论剑(龚刚) @花剑(李磊) @桃源居士 日语的俳句,比如这首古池,如果不考虑日本文化的特点,枯寂、平和的禅意,就是很普通的一首诗。这不是神化芭蕉,而是要考虑文化差异。
 
花剑:
静谧古池边,
青蛙入水一声喧,
碎破水中天。
The pond is tranquil.
A fog jumps in. The sky in
The water breaks up. 
蛙是季语,喧是切词。这是张广奎教授的翻译。  
 
霜剑@花剑(李磊) 张教授翻译得不错,只是破碎一词有点过了。
 
桃园居士:这个碎字确实不好。碎字,静没了,禅意也随之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禅意正是在枯寂之中。
 
论剑:雅化译法实际是创译。
 
霜剑@论剑(龚刚) 中国的禅意和日本的禅意也有差异,不能同日而语。
 
论剑:枯寂平和就是老僧入定而已。其实就是:古池水跳蛙?
 
霜剑:蛙跃古池内,静潴传清响。
我觉得这个译文相对较好。
 
论剑:和庞德的《地铁》一样,我们觉得亲切,中国化,所以当宝贝,这是文化交流史上常见现象
 
论剑:静潴传清响,属于典型的雅化,或超越原文式翻译,其实是另一首诗了。
 
刘祖荣:任何译法都难两全。
 
论剑:翻译必须忠实,包括内容与风格,创译或雅化就是不忠。
 
霜剑@论剑(龚刚) 诗歌翻译,难以在原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达成一致,尤其是两种文化差异较大时。
 
桃园居士:我觉得扑通一声响,或咚的一声响。更好些。以动喻静,愈显其静。其实这和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表达手法是一致的。
 
刘祖荣@论剑(龚刚) 翻译都是不忠。忠为一心一意。
 
论剑:难一致,也必须力求一致。
 
霜剑@桃源居士 扑通不好。松尾芭蕉的青蛙入水,既静中有动,又动中有静。扑通无法表达这种效果。
 
论剑:翻译不忠就不要翻译了,瞎编就是。
 
霜剑@论剑(龚刚) 有道理。
 
刘祖荣:自古翻译分直译和意译,英译唐诗,能直译吗。
 
论剑:不忠之译作为原则是错误的,做不做得到是另一回事。可信之译不等于直译,更不是 word by word。俗的译成雅的,文的译成白的,就是不忠之译,就是误译
 
刘祖荣:译者在传播意思,也传播美感和文化。三者皆须兼顾,何必愚忠?
 
论剑:传播美感绝非翻译原则。忠实原文形、义是正忠至誠。雅化、美化是扭曲。译者必须遏制改造原文甚至超越原文的冲动。
 
霜剑@论剑(龚刚) 忠实是核心。
 
霜剑@论剑(龚刚) 翻译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再创造,但文学翻译应该把再创造降低到最小程度。
 
刘祖荣:普希金说:“我厌恶春天。”对中国人来说春天是美好,生机勃勃的。而对俄国人来说春天是可怕,到处泥泞,寸步难行。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习俗,对时令,对事物观点都不同。如果译者不考虑这些,那是可笑的,比愚忠更可怕。
 
论剑@霜剑(朱坤领) 再创造之说有点译者不甘心做嫁衣的意思,当然,文学翻译是要有灵感和想象力的,这就是翻译的创造性。美化、雅化不是再创造,而是改造、扭曲,就是误译
 
霜剑@论剑(龚刚) 是的。
 
论剑:所以我是很敬重以翻译为志业,并以忠信为原则的翻译家的。在原作者的光环下,不求出位,只求准确传达,这是翻译的美德。
 
灵剑:感觉从形式到内容再到思想完全忠实原文,必须从心底认同原文,感受到原文的原创精神,没有认同感,对于文艺作品,最好不要翻译,否则很容易误译。另外,译者水平高或者低原作者很多,都会造成误译。
我们现在很多翻译,是任务,作业,工作,质量有问题很正常。
 
论剑:是的。
 
论剑:好翻译必须心怀敬畏。
 
霜剑@论剑(龚刚) 好翻译必须心怀敬畏。没有敬畏,就容易出位。
 
论剑:对,忠信、敬畏是翻译伦理,也是译者的美德
 
灵剑@霜剑(朱坤领) 我在美国时,有幸在达拉斯德州大学翻译中心与弗里德里克•特纳度过一个下午,聊诗歌翻译,他尝试翻译中国唐诗,尽管汉语不是很好,他会让普通话好的人朗读,他静心听,确定唐诗的节奏和韵律,再寻找英文中类似的声音、韵律和节奏,用最合适的词汇和诗句,在英文中让唐诗重生。相当佩服他,我们一般译者做不到。
 
论剑:反复涵咏原文直至心领神会是翻译正道。
 
灵剑@刘祖荣 其实,有关翻译,我们可以看看影视剧,比如余华的《活着》,张艺谋如何搬上荧幕?孟京辉如何搬上戏剧舞台?这也是一种翻译。
 
灵剑:昨天,我和摄影高手聊天,讨论如何拍摄我们的诗歌,让摄影具有诗意,让诗意生动活泼起来,这里面也有翻译问题,文字如何以影像、音乐、人物等呈现?
核心是,如何忠实诗意?把诗歌内核最忠实表达出来?让诗人和摄影家共赢?现在很多视频作品,技术很厉害,但有诗意的太少。
 
论剑:翻译不是创造,而是信使,所以译必信,这是原则,忠实、敬畏原作是译德,因能力不足或所谓文化差异而客观上造成不忠,不是创译、改译、硬译、瞎译的借口,也不是雅化、美化的理由,不忠之译都是误译。
文学作品还有艺术性和个性化风格,所以文学翻译之信是双重的,须形、义皆信,faithfulness of literary work's translation is twofold: to its content and to its style。
 
论剑:我一再强调,优秀的译者必须精通两种语言(源语言、目标语),及两种文化(源语文化丶客语文化),惟有如此才能突破所谓文化差异的瓶颈,在此基础上对原作反复涵咏至心领神会,才能有妙合之译。(关于文学翻妙合论,详见拙文《妙合:文学翻译的佳境》,《当代外语研究》2020年第1期)
 
霜剑整理,2020.6.14

相关热词搜索:新性灵主义 七剑诗选 古池 松尾芭蕉

上一篇:新性灵主义歌诀并歌诀衍
下一篇:南海之滨的秋意——评论剑的《秋凉》

---“新性灵诗学三部曲”之第三部。
---音乐诗意形之“性灵”美感。
---追问、解读人类生存与大地秘密。
---融理性于诗歌感性之中,置理想于诗歌性灵之中。
---《我听到了时间的雨声》获取渠道:
>>>出版社微店
>>>当当网

---各随己性、以瞬间感悟照亮生命,彰显个性之灵,直击诗的灵魂。
---万俊人:花柔问断霜灵论,一部广陵散。
---陈晓明:以诗为剑,刺透了空洞而平庸的日常表象,直抵生活的最深处。
---黎湘萍:以诗的天籁唤醒喑哑麻痹的感性。清气奇绝,启人天眼。
---曹宇翔:天地辽阔,都市喧嚣退去,顿觉这卷诗章之上升起一轮性灵之月。
---《新性灵主义诗选》是七剑诗社的第二部诗歌合集。
---《新性灵主义诗选》获取渠道:
>>>当当网
>>>京东

---《七剑诗选》是网络化、全球化的新型诗集,是当代社会的全景画卷!
---七位诗人合称七剑,因诗结缘,推崇《七剑下天山》一般明快的书写。
---谢冕、芒克题名,清华人文学院院长及北大中文系主任推荐,杨克撰序!
---《七剑诗选》获取渠道:
>>>当当网
>>>暨大微店